夏日的西施故里,一场关于人才的变革正在悄然展开。诸暨市委市政府于近日发布诸才云聚行动计划,以总规模超10亿元的财政投入,推出覆盖人才引进、创新创业、安居保障、科研支持的全链条政策包,被外界视为这座枫桥经验发源地打造长三角人才高地的关键一役。
真金白银构筑人才引力场
在长三角城市群人才争夺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,诸暨此次政策革新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力度。对顶尖人才团队的扶持金额首次突破3000万元门槛,重大科技项目最高可获得1亿元综合资助。这种量级的投入在县级市中实属罕见,折射出地方政府以人才换动能的战略决心。
新引进的博士人才可享受每月5000元生活补贴,连续发放3年,叠加20万元购房补助,综合待遇超过多数新一线城市。硕士、本科毕业生分别获得每月2000元、1000元补贴,覆盖群体延伸至35周岁以下青年群体。不同于简单撒钱策略,政策特别设置贡献度考核机制,将30%的补贴额度与人才实际产出挂钩,形成引进—培育—反哺的良性循环。
创业生态链破解水土不服难题
针对人才创业普遍面临的落地难问题,诸才云聚构建起全要素支撑体系。初创企业可获得最高500万元启动资金,特别设立2亿元风险补偿基金,为轻资产型科技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担保。在城西科创走廊核心区,占地200亩的人才创业园即将投入使用,配备共享实验室、中试基地和法务金融一站式服务平台。
我们不仅给场地、给资金,更重要的是搭建产业生态。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,政策首创链主企业+人才团队绑定模式,海亮、盾安等本土龙头企业开放供应链资源,帮助创业项目6个月内实现技术产品化。去年落户的智能视觉项目深眸科技,正是通过这种模式快速对接袜业集群,仅用9个月就完成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跨越。
住房安居破解候鸟困局
在长三角房价梯度差逐渐缩小的现实下,诸暨的安居政策打出组合拳。除最高800万元购房补贴外,人才公寓供给量三年内翻番至5000套,租金仅为市场价30%。针对短期驻留人才,推出人才驿站免费住宿政策,每年预留2000个周转床位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人才社区的规划创新。在高铁新城板块,政府与企业共建的复合型社区即将动工,集成人才住房、托育机构、健身中心等设施,配套建设人才专属的创业咖啡学术沙龙空间。这种居住+社交+孵化的生态,正契合新生代人才对品质生活的追求。
科研赋能激活智造基因
作为传统制造业强市,诸暨将政策着力点放在产学研深度融合。企业引进院士专家团队,可申领最高200万元引才补助;共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,给予500万元建设经费。针对袜业、珍珠、环保装备等特色产业,设立每年1亿元的揭榜挂帅专项资金,鼓励人才团队攻克卡脖子技术。
浙江大学诸暨研究院的实践验证了这种机制的有效性。该院新材料团队通过企业出题、政府立题、团队解题模式,开发的超细金属纤维已应用于当地环保滤材企业,替代进口产品价格下降40%。类似的技术转化案例,过去两年累计创造产值超过12亿元。
柔性引才打破地域边界
面对县级市高端人才集聚的天然短板,政策创新推出周末工程师云端顾问等柔性机制。数字经济专家李维教授的经历颇具代表性:这位上海高校的博导通过揭榜挂帅平台对接诸暨铜加工企业,每月利用周末时间开展技术指导,帮助企业能耗下降18%,这种候鸟式合作模式已吸引237名高层次人才参与。
政策还打破传统的户籍、社保、人事关系限制,首创人才贡献积分制。在诸暨年度工作时间满3个月的异地人才,可凭技术输出、专利转让等成果折算积分,同等享受医疗、教育等城市礼遇。这种开放式思维,让长三角人才资源的虹吸效应转变为溢出效应。
服务软实力筑牢留才根基
在硬件投入之外,政策的人文关怀更显细腻。人才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可自主择校,三甲医院开通专家诊疗绿色通道,甚至连配偶就业都纳入人社部门专项服务清单。每年2000万元的文化礼遇资金,用于组织人才艺术季、创办人才书吧、定制文旅通票,这些软福利正在重塑城市的人才吸引力。
人才政策3.0版不仅是资金加码,更是生态重构。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透露,即将上线的人才服务数字化平台,整合政策申报、生活服务、社交互动等功能,通过数据画像实现政策找人。这种从人找政策到政策追人的转变,或许正是县域城市突破人才困局的关键密钥。
从珍珠小镇到杭绍同城桥头堡,诸暨正在用突破常规的政策创新,书写县域人才工作的新范式。当越来越多的创业团队在浣江两岸扎根,当深夜实验室的灯光与大唐袜业的机器轰鸣交响,这座千年古城的人才故事,才刚刚翻开新的篇章。
Copyright © 2009-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诸暨人才市场 浙ICP备09082400号-9
地址:诸暨市永昌路 EMAIL:QQ群:一群15461301 二群47075723
Powered by 诸暨人才网